
江西贵溪市提升铜产业科技含量--蹚出高端制造转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乘着数字东风,贵溪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“一号发展工程”,全面提升铜企的数字化水平,帮助过去以铜锭、铜杆等粗铜加工企业利用物联网、5G、大数据等进行技术改造,转向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的铜合金、铜箔等精深加工。凯安铜业、三花铜业等82家铜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,智能化设备达600余台,铜企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率达60%。
8月9日,鹰潭国际陆港,高高的吊塔正将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吊上中欧班列货运列车,一派忙碌的火热景象。这批极细铜线、铜箔等高附加值铜产品将直抵欧洲各地,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。“国际陆港顺利打通了贵溪铜产业与全世界铜货源的连接通道,‘港口内移、就地办单、海铁联运、无缝对接'的运行模式预计可让企业运输成本降低20%。”贵溪市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口岸事务科科长江丽芳介绍。
“随着客户对产品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,传统依靠员工经验把关的生产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。”云泰公司负责人吴青华说,政府在了解公司需求后,积极帮助公司引入5G、AI等前沿技术,打造智能工厂,打通从原料质检、过程生产到成品包装入库全流程信息化管理,实现了从铜粗加工到电子级铜板带精深加工再到“5G+信息化”改造提升的“三级跳”。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,公司产品的精度、性能有了显著提升,产能销量也实现稳定增长。
“今年以来,贵溪市已有技改在库项目82个,技改投资达33.29亿元,同比增长85.4%。”毛建华介绍,该市还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元的惠企资金,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重点新产品研发、技术中心建设、发明专利等多个科创项目给予1万到8万元不等的奖励,企业可随时申报、随时领取奖励。
贵溪市素有“中国铜都”之美誉,年铜加工能力超过420万吨,辖区内有生产规模亚洲最大、全球第二的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。然而,在过去,由于铜企业扎堆从事耗能高、污染大的粗铜加工,同质化竞争严重,铜产业发展面临重重困境。“近年来,贵溪以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为切口,持续强化科技赋能,催动铜产业转型升级‘老路走新',铜产业正加速实现由粗到精的提升、由平到智的转型、由量到质的跨越。”江西鹰潭市副市长、贵溪市委书记毛建华说。
通过免费发行“铜产业创新券”供企业向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成果或技术研发服务,贵溪市铜企业正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热潮。“我们是一家传统的铜加工企业,智能化水平不高。”江西中易微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克告诉记者,收到政府发放的价值100多万元的“铜产业创新券”后,公司开始进行技改攻关,研发的超微漆包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成为江西省第一批通过三级认证的企业,今年前5个月产品销量增长了21%。
在江西云泰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打包发货。他们在一捆捆排列整齐的圆形成品铜板带上张贴着专属的“二维码”,客户只需扫码,就可以查看产品订单的详细信息,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溯源,方便快捷。从去年4月份推进实施公司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工厂改造项目以来,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%,产品质量越来越好,年销售收入增长10%以上。
鹰潭国际陆港是赣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陆港,于今年5月开通运营,2022年预计贵溪全市以铜原料为主的货物年进出口量将达400亿以上规模。“过去,贵溪铜企业所有原料和产品进出只能从宁波港卸货通关,然后再走公路运输。如今,货柜直接拉到家门口,运输时间缩短一个星期。”江丽芳说。
【来源:中国经济网】
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贵溪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不断抢占先机、赢得主动,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。2021年,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铜工业企业107家,营业收入达到2195.3亿元,占该市全部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1.5%,贵溪铜产业走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
巨大的LED屏幕上,一张张柱状图、饼状图、折线图轮流显现……走进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经济开发区的铜产业大数据中心,屏幕上每隔几秒就变化的数字和监控摄像头同步传递的实时画面,如同跳动的脉搏,展现着铜加工企业的勃勃生机。“通过大数据中心打造的生产可视化系统,各企业可实时掌握生产环节所有实时数据,企业之间相关生产环节的协同更加流畅。”铜产业大数据负责人艾辉介绍。